8月9日上午8时,完成216个集装箱装卸作业的“湘远8号”班轮,满载出口烟花,缓缓离开湖南省港务集团长沙集星码头,沿湘江北去驶向岳阳港。目前,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长沙集星)年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,同比增长约5%。
(长沙集星威武的门机)
走进长沙集星码头,一排排威武的门机映入眼帘,准确抓起一个个集装箱,集卡货车来回穿梭于集装箱码头前沿、堆场,一派繁忙景象。长沙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,国家二类水运口岸,扼湖南湘江主航道之咽喉,具有水陆中转、铁水联运立体交通网络优势,承担着湖南中部地区60%以上的内支线集装箱装卸、集散任务。
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,是湖南省委、省政府建设开放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决策。长株潭城市群聚集了全省60%以上的大中型公司,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2%。出口货物要走出去,运输成本是个大问题,随着水运的发展,运量大、运价低的水运越来越受到外贸公司、商贸公司的青睐,通过“湘江-长江-出海”路径,走水运集装箱船舶运输方式,可大大节约公司的物流成本。湖南省港务集团组建运营后,实现了长沙、岳阳两港资源整合,优势互补,湖南中部地区货物从长沙港集装箱上船,经湘江到岳阳港中转,再通过“岳阳—东盟”“岳阳—澳大利亚”“岳阳-日韩”江海航线,汇长江,入海洋,通江达海,发往世界各地。
(长沙集星繁忙的码头)
作为内河支线港口,长沙港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大后方,是连接东西的重要结合部,对中部崛起、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长沙集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。港口行业属于重投入、重资产、劳动密集型,资产规模大但盈利能力不强,资产收益率低。长沙集星始终把公司社会经济效益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。公司总经理李朝阳介绍,作为内河港口,公司规模不大,成立初期集装箱吞吐量仅5.6万标箱,经过不懈努力,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16.39万标箱,公司净利润突破了千万元,2019年将向18万标箱冲刺,年均增长约10%。资本收益率达到6.3%,累计上缴税费3500万元,是上海港投资长江沿线港口实现盈利的标杆公司。
&濒诲辩耻辞;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&谤诲辩耻辞;,这十多年,长沙集星是如何砥砺奋进,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的呢?
情系客户,打造命运共同体。长沙集星班子践行一线工作法,坚持走访客户常态化,走出去,请进来,到湖南远洋集运公司、中远海、上海泛亚等大型船公司去,到长株潭地区各货运车队公司去,到烟花、汽车、木材、煤炭、陶瓷、粮食等货物厂家去,了解市场一线动态,宣传水运优势,积极争取“陆转水”“散改集”, 听取客户需求,主动为客户设计物流方案。每年召开的客户座谈会,请客上门,到现场提意见,并自找差距,立行立改。客户多了,货源多了,公司效益自然就上去了,形成了规模叠加效应。
苦练内功,狠抓港口效率和服务。客户对物流的需求最注重一个快字,慢了,市场机会也许会错过。长沙集星每年举行港口门机司机技能竞赛、危化品安全消防演练,窗口创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,全方位提升公司员工操作技能和服务效率,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、技术精湛的“工匠”员工,船舶作业台时率达到28单箱/小时、外集卡超时率控制在7%,皆领先于全省港口公司。与湖南远洋集运公司深度合作,开行湘江水运“穿梭巴士”,长沙货物基本当天编排计划,即运即到岳阳港,中转出海,并不断优化各环节作业流程。几年下来,进出长沙港的集装箱早已实现了即来即装,即装即走,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。
内部挖潜,倡导增收节支理念。强化预算管理,实行每月的预算平衡会制度,年度预算偏差率仅1.5%,费收周转时间控制在60天内,保证了公司现金流,财务管理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;设备采购、技术改造项目严格内部自主招投标程序,建立供应商目录库,加强纪律监督,实行阳光操作;设备维修逐步由技术型转为管理型,引进专业公司,实现门机、集卡、堆高机维修整体外包,加强日常维保,不但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,而且维修成本得到了有效管控;闲置固定资产及时处置,节约运行费用。细节决定成败,增收节支每年产生的利润就接近200万元。
当前,在实体经济处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,作为外向型经济“晴雨表”的港口行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。
港口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走?省港务集团公司正在谋划,长沙集星也信心满满。下一步,长沙集星将致力于推进诚信港口、智慧港口、效率港口、绿色港口建设,持续提质改造,持续优化服务,持续拓展市场,重点挖掘木材、煤炭、矿石、汽车等市场潜力,大力发展多式联运,积极开拓“散改集”,主动对接“一带一路”,不断增强港口的硬实力和软实力,以优质的服务打响公司品牌。